下属太笨?可能是老板方法不对
发布日期:2015-11-13来源:哈佛商业评论浏览次数: 8671
你是否曾尝试改变一个人的工作表现,结果常常不尽人意。你所做的努力往往事与愿违:破坏关系,影响工作,或导致对方毫不妥协。

我们对559名领导的2852名直接下属进行了调研,让他们对上司的49种行为打分,以评估领导者变革效果――尤其是上司影响员工向组织期望的方向前进的能力。我们分析那些在领导变革能力的评分上排名最高与最低的领导者,对比了他们的行为。

某些行为对改变他人毫无用处,比如以下两种行为收效甚微:

做个老好人。

对不起,在改变他人的游戏中,老好人得分垫底。如果改变他人所需的仅是与其保持一个温暖、积极的关系,那么事情就会容易很多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。

唠叨

不停地下达命令,给出建议和劝告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都会觉得这种行为极度讨厌。这样做只会惹恼他们而不是改变他们(很多人起初都会倾向于采取这种方式,尽管它鲜有成效)。

推动改变是一种非凡的能力,我们分析了与这种能力相关的行为,发现下面的七种行为真的能帮助他人做出改变:

激励他人

大多数人在激励他人转变时会选择两种方法,我们将它们笼统概括为“推”与“拉”。有些人会直觉地鞭策他人。直接强制性告诫他们需要做出改变,不厌其烦地督促他们,有时甚至会警告他们拒绝改变的后果。这种督促改变的方式是典型的“在背后推你”(我们在上文中提示过,这种经典的“推”力并不奏效)。

“拉”可以替代“推”。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拉动一个人。比如,与那个人一起制定一个宏伟目标,探索达到目标的不同渠道,并寻求向前推进的最好的办法。当你识别出他人想取得的目标,并且将它与你想促成的改变间建立起联系时,这种手段最有成效。

能激励他人的领导明白与同事建立情感联系的重要性。他们想要激发员工的对改变的渴望而不是畏惧。在很多工作情景下,另一种有效手段是:与员工建立有力理性的联系,并由此向他解释为什么想让他作出改变。

认识问题

很多管理提议都关注如何让员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但是在此之前还有更重要的一步,即识别问题的能力:看清需要变革的局面,并提前预知潜在的陷阱。

比如在我合作过的一家公司,经常能听到员工危机处理能力被传送表扬――在临危之际拯救某个项目,或把一个被延误的产品及时地交付到客户手中。一位新任高管认识到这个模式是个严重的问题。她没有把这种现象视为勤劳工作的迹象,而是准确地看出这是工作流程问题的征兆。

明确目标

一个农民如果想要翻耕出笔直的犁沟,他会选定一个远方的参照点,然后不断地对准那个方向前进。当每个人的眼睛都看向同一个目标时,提倡变革的效果最好。因此,当你提出改变时,如果一开始就阐明这种改变的战略性意义,那此后的讨论会更富有成效。

树立标准

要做出成功的改变,领导者往往需要挑战标准做法,想办法与陈规旧矩周旋,甚至要挑战那些被奉若神明的制度。擅长推动改变的领导者甚至敢于挑战那些看似不可动摇的规则。

取得信任

这不仅能真正地提高你的判断力,还能改善他人对你的决策的看法。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制定决策前,会先从多个来源收集数据,并征求那些可能会有不同看法的人的意见。他们能够意识到,询问他人的意见是对自己自信和力量的佐证,而并不象征着软弱。如果一个领导者所作的决策能获得下属信任,那他改变公司的能力也会节节上升。相反,如果别人都不信任你的判断,那他们会很不情愿做出你想要的改变。

拥有勇气

亚里士多德说:“在这个世上,如果你没有勇气将一事无成。勇气是仅次于荣誉的最伟大的品质。”诚然,身为领导者,在制定计划、招聘新员工、改进工作流程、追求新的产品创意、执行整顿、发表演讲、传达不良反馈或者投资新设备时都需要勇气。

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抱怨:“噢,这样做我很不舒服。”但根据我们的观察,领导者应做的很多事情,尤其在引领变革上,都要求忍耐不适感。

重视改变

牛顿热力学定律中的一条是: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。慢下来,停滞住,保持不动,这并不需要努力,自然而然就发生了。很多为改变做出的努力之所以失败,是因为它们没有被视为当务之急。想要变革成功,你应该清除掉与之竞争的优先事项,并专注于引领变革。能做到这点的领导者每天都会专注于改变,仔细地追踪进程并鼓励他人。

成为一个能够促成改变的人将会对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好处,无论在家里,还是在公司,当然也会帮助你改变自己。
关注官方微信:北京影响力培训,了解更多精彩内容

[ 管理百科搜索 ] [ ] [ 打印本文 ] [ 关闭窗口 ]